close

「醫生,我最近一個禮拜很怕睡覺,也很害怕起床,只要我一躺到床上,總是天旋地轉,最少得轉上一、二十秒鐘它才肯停,起床時也一樣,害我一定要抓著我老公才敢起床。我的腦是不是長了什麼怪東西啊?」這是門診時,典型「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」患者的描述。

 

什麼是「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」呢?這得從內耳的構造說起。人類內耳分成兩大部分,掌管聽力的耳蝸與掌管平衡的前庭。我們人的前庭平衡系統是非常巧妙的構造,它的大小不及一節手指頭,卻掌控一個人平衡感覺的樞紐。前庭感覺器官是由三根半規管(分別稱為上、下、水平半規管)、一個球囊及一個橢圓囊構成,球囊負責垂直運動感覺,橢圓囊掌管水平直線運動,三根半規管互相垂直,剛好完全掌握三度空間的迴轉運動,配合得天衣無縫,令人對造物者的巧思讚嘆不已!

 

這三根半規管各有一處膨大的部位,稱為壺腹,如果耳石脫落移位了,會經由壺腹旁的小洞跑到半規管裡去,當我們頭部運動時,耳石便會在管子裡滾動,這一滾動將造成半規管內淋巴液的不正常流動,擾亂我們正常的平衡感覺,就會使人感覺到天翻地覆而害怕不已。這就是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發病的道理。

 

由於重力作用的關係,最常見的耳石脫位是發生在後半規管,典型的症狀是由坐姿轉換成仰躺時,或是仰躺起身坐立時,耳石在後半規管滾動,誘發眩暈。另外一型較少見的耳石脫落則是發生在水平半規管,其誘發眩暈的原理類似,但症狀略有不同,主要發生在仰躺姿勢下,頭部左右旋轉時會感到眩暈。至於前半規管因重力關係,罕有發生耳石脫位的狀況。

 

除了耳石脫位之外,還有其它狀況也會因為頭頸姿勢改變而發生眩暈,例如,有時候因為頸部的動作造成血管或神經壓迫,內耳血液循環不良,也會引起眩暈,或是半規管發生廔管,頭部位置的變化也可能讓內淋巴液壓力改變而產生眩暈。因此必須有詳細的檢查才能給予正確的診斷。

 

治療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最有效的方法是耳石復位術,醫療人員將病人經由一定的程序,按部就班調整頭頸部的姿勢,可以讓耳石滾回原來的位置,整個過程只需數分鐘的時間。經過一次到數次的耳石復位術之後,一般治療效果可以達到八、九成的成功率,是簡單又有效的方法。

 

因耳石脫位而造成的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,在種種導致眩暈的疾病中,是屬於相當容易治療的疾病之一,其診斷一般也不是非常困難,只要能正確診斷,儘早治療,絕大多數病人都可以迅速揮別眩暈的惡夢。

arrow
arrow

    sphenoide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